Google Prettify

2009-09-30

如何使用JSF binding

之前對JSF中的binding屬性,總是一知半解。看到的資料都是說綁在一起。原來我真正的問題是:
  1. 是什麼東西與什麼東西綁在一起?
  2. 什麼時候要使用?
  3. 他與直接去操控backing 中的property 有什麼差別?
第一個問題,很早以前就已經知道了。以以下程式碼為例:
就是txtComponentInput與jsp上的input tag綁在一起。所以這時txtComponentInput應該要是UIComponent類型。(javax.faces.component.UIComponent)。(有錯請指教)。

第二個問題,什麼時候要用?這個問題的解答是在做體內環保(???)時,所想到的。這其實與第三個問題的答案有關。使用UIComponent就可以去操控jsf html上styleClass、render等屬性。所以當不需要去操控styleClass、render等html屬性時,就不需要去使用到binding這種技術,只要直接去操控backing中的property就可以了。畢竟在後端java中就不要再去操控html了不是嗎?(當然你如果堅持要的話也攔不住你…)

2009-09-08

三十天養成一個新習慣

引用: yahoo 商業

文章來源:EMBA雜誌 EMBA雜誌編輯部/文

想要養成運動的習慣,卻常常半途而廢?想從頭學習一項新技藝,卻每次都三分鐘熱度?

其實你並不孤單。「少一點力量大」(The Power of Less)一書作者鮑波塔(Leo Babauta),在他的部落格指出,每個人都有下定決心的經驗,卻很少人能真正持之以恆。

他建議,採取九個步驟,可以讓你三十天之內建立一個新習慣:

我最棒,請選我! 用履歷幫自己廣告

文章來源:30雜誌 發表時間:2009/08/10 撰文=張靖媛


引用: yahoo 商業

工 作,究竟有多難找?今年以來,平均每一天透過104 人力銀行開放履歷找工作的人數,超過43 萬人,而同時間,網站上的職缺數卻只有19 萬6 千個;平均每個求職者能夠分配到的工作,連0.5 個都不到。如果只看少數熱門企業,有些公司每次一招募就收到超過20 到30 萬份履歷,求職者屏雀中選的機會,更微乎其微。要在茫茫人海中,讓企業人資一眼就挑中,才有面試機會,履歷表在求職的漫長過程中,是最關鍵的先鋒部 隊,104 人力銀行行銷公關經理方光緯說,「寫履歷就像是幫自己寫廣告文案,一份誠懇不說謊、但又充滿魅力的個人廣告。」

履歷=求職信+履歷表+自傳

一般人想到履歷撰寫,馬上聯想到表格化的資歷填寫。事實上,完整的履歷表分為三個部分,求職信、履歷表、自傳,三者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撰寫的方式也全然不同。

求職信:5 秒捉住目光

求職信就是英文履歷中常見的Cover Letter,線上制式化履歷表通常沒有這個部分,但求職信除了展現求職禮儀的第一印象外,也是讓企業人資或用人主管以最短的時間,了解求職者是否為目標人選的關鍵。

奧雅國際顧問總經理楊士漢說,求職信至少要讓「讀者」得到下列幾個答案:

1. 應徵的職務是什麼?
2. 透過哪些管道得知這個職缺?
3. 為什麼自己「適合」並「符合」應徵職務的要求?
4. 人格特質的簡單描述,並提醒讀者,詳細的個人介紹,已經包含在自傳中。

「用最簡短的句子,讓這些資訊簡明扼要的表現出來,」楊士漢說,永遠要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由於企業徵才只花五秒就要看到想看到的東西,求職信清楚而明確,才能抓住對方的目光。」

履歷表:用可讀性來決定長短

履歷表就是一般的格式化個人資料,楊士漢說,「用最簡短、但目標性清楚的資料,讓人資或用人主管,看到自己的適任性和競爭優勢。」

1. 三大面向清楚羅列:

學歷、專業背景、優異的成績表現、曾經獲得的獎項、打工經驗、豐富的工作資歷、擁有的證照、參與過的專案等,都是能夠讓招募主管在腦中「描繪」自己的材料,方光緯說,「專業知識、操作技術、邏輯思考和改善進步的能力,這3 個大面向,就在這個表格中,簡單明瞭呈現出來。」

2. 只列和應徵職務有關的內容:

是不是把所有的豐功偉業都列上去就是最好?「用可讀性來決定履歷的長或短,」方光緯表示,翻開求職信進入履歷表後,可能只有不到40 秒的時間瀏覽,要讓招募主管的目光停下來仔細閱讀,必需讓每一句話都是重點,「每一個條列項目,都必需和你應徵的工作有關。」

自傳:論述主題「我是最棒的」

自傳在整份求職履歷中,排序在最後,卻是影響召募者面試通知發出與否的最後關鍵要素,不過,卻也最容易被年輕求職者忽略。104 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說,「大部分企業收到的履歷,有一半以上是沒有寫自傳的,這類履歷一定馬上被刪除,不會有面試機會。」

方光緯說,「自傳其實就是在寫一篇名為『我是這個職務最佳候選人』的論說文。」

1. 回答三個核心問題

「自傳就是用說故事的方式,讓人了解自己的特色,以及對應徵工作的企圖心和目標,」楊士漢說,「自傳至少要回答幾個問題:在過去的工作中學到什麼?為什麼想要應徵這份工作?以及對工作和自己未來的期望。」

「每一段只講一件事情,」方光緯說,「用一個句子回答一個問題,再用具體內容支持自己的答案。」

2. 用數字和具體的事例支持論證

「多用具體的描述和數字來支持自己的論證,說明能力、特質和企圖心。」方光緯說,即使是新鮮人,過去的活動經驗、一份短期打工,都在累積能力,也能呈現人格特質。

「例如,在連鎖速食店打工,標準流程每小時服務18 人,你卻能服務20 人,提升效率10%,這就是數字化的論證。」得過優秀員工獎、多益或英檢成績、社團當過幹部或負責人、辦過大型活動,都要說明,重點就在要具體化、數字化。

3. 新鮮人、中高階,呈現方式大不同:

不 同資歷的職場工作者,自傳內容的呈現角度也不同。楊士漢表示,「如果是社會新鮮人或是剛入社會1 到3 年的資淺工作者,一般由人資部門篩選履歷,因為競爭者眾,要用『關鍵字』來吸引目光。而中高階以上求職者,讀履歷的可能是高階核心主管或企業主,這時量化 的工作績效、足以證明個人品牌形象的素材,都要列出來。」

履歷四力

財務力、顧客滿意力、效率力、學習競爭力
「這是一個很強調貢獻度的時代,」104 人才派遣中心營運長吳麗雪表示,企業不想要找人才來公司學東西,而是要找人才來貢獻所長,所以在履歷裡表現自己的「可貢獻度」非常重要,「一份履歷寫好後,可以檢視是否具有「履歷四力」。」

1. 財務力:任何職務不是在幫公司賺錢,就是要能幫忙省錢,即使是基層行政職,都能展現財務力。
2. 顧客滿意力:以良好服務精神來開發與維繫客戶的能力,就是顧客滿意力。
3. 效率力:不斷以改善流程的方案增進效能的效率能力,在市場競爭激烈時最能突顯貢獻度。
4. 學習競爭力:不只配合教育訓練的學習,為了為了持續貢獻而主動學習的態度,才能持續進步。

撰寫履歷前,先設定明確目標

產品廣告文案寫得好,行銷通路也要明確有效,否則目標消費者沒看到,產品還是賣不出去。同樣的,要成功把自己推銷給企業主,除了精實的履歷內容,投遞管道也很重要。

楊士漢表示,設定求職目標、依職務需求撰寫履歷,依適合的管道投遞,原本分為三步的求職動作,因為台灣特殊的求職市場生態,被迫綁在一起,連帶使得履歷撰寫,愈來愈像公式化的填表,沒有「客製化」的精神,找工作也變得缺乏思考和規劃。

「大 部分求職者,特別是年輕族群,習慣使用人力銀行提供的線上格式化履歷填寫服務,然後用同一份履歷,應徵不同產業、不同職務,」楊士漢說,「媒體常報導投遞 上百封履歷卻四處碰壁的新聞,但若這一百封履歷長得都一樣,那麼找不到工作不是因為工作機會太少,而是因為亂槍打鳥、盲目投遞,缺乏精準的求職策略。」

誠實誠懇才能長久「速配」

履 歷在整個職涯規劃步驟中,位處後段,方光緯說,「有明確的職缺目標,才知道要怎麼包裝自己,也才能開始撰寫履歷,以獲得面試機會。」對初入職場的人來說, 找工作的範圍較大,楊士漢建議,「先把有興趣的職缺作分類,然後製作兩到三種客製化的履歷表,學、資歷是固定的,自傳則針對職缺分別修改,表現出對該職位 的興趣。」

方光緯則提醒,人力銀行線上履歷提供附夾檔案設計,應該把客製化的履歷夾帶上去,此外,求才企業通常會有聯絡地址和email,自行設計的履歷表,也可由此投遞。

「履歷是要讓招募者看到求職者的職涯規劃藍圖,藉此判斷彼此是否『速配』。」一位資深的獵人頭公司主管說,「不要過度包裝,誠實表現自己的過去,誠懇表達對未來的期望,只要企業看對眼,就有機會得到工作,重點是,這樣的工作才能作得長久。」



如何成為說故事達人 六招讓你溝通無往不利

不要羨慕別人口才好,也不要以為說故事是天生的本領,只要你願意,跟著以下六大招,就可以成為「說故事領導、說故事行銷、說故事打品牌」的高手。

1.先跟親近的人練習

想成為說故事領導與行銷達人前,先要具備順暢的表達能力,不妨透過朗誦練習,進階到與親朋好友對話,再逐步擴大對陌生人。「親近的人才會講真話、直指錯誤所在,收到較佳的學習效果,」明基中國業務區總經理洪漢青說。

記住,要把握每次上台發表的機會,如果連在學校、公司內部報告都會緊張,就別奢望對外能順暢溝通了。

元智大學領導研究所所長李弘暉就嚴格要求學生必須在五分鐘內結束報告,而且不能看筆記與演講稿,「強迫自己不倚賴,才能講得生動。」

最好能錄製成VCD,事後再觀看表情、語調以揣摩修正。或是效法知名演講者,在台下觀察其特點加以學習,都能有所助益。

2.尋求專業訓練機構協助

對於工作繁忙又想快速達到效果的人,可透過「卡內基」「說故事行銷學院」等專門的溝通訓練課程,在講師的帶領下掌握訣竅,增進表達能力。

一般人只知道卡內基的課程是訓練溝通技巧,其實課程本質就是在教你說故事。

卡內基非常強調,第一句話就要切入故事,捉住聽眾目光。30鐘的演講中,至少要有2∕3時間是在講故事、事件。

各 界都知道「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非常會說故事,卻不知道他從小內向拙於表達。巴菲特曾對比爾.蓋茲的夫人米蘭達.蓋茲(Melinda Gates)說他以前非常懼怕在眾人面前說話,年輕時去上了卡內基,這張結業證書迄今還掛在內布達拉斯加州奧馬哈的辦公室牆上。

台灣卡內基訓練負責人黑幼龍就表示,巴菲特一生中得過無數的獎狀與證書,但在辦公桌背後的牆上仍懸掛著卡內基的證書,足見卡內基對他的影響。

「就像你想欣賞古典音樂時,如果有專人指導,比較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黑幼龍說。

3.說好故事比好口才重要

不過,既然是說故事管理、說故事行銷、說故事推廣品牌,故事內容如何才是重點,而非好口才。

《好故事無往不利》一書中就明白指出,行銷的祕訣永遠不變:要有一個好故事,就這麼簡單。

到底要如何累積足夠的故事題材呢?「閱讀」是所有溝通高手們的不二法門,行有餘力,必須增加閱讀的深度與廣度,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歷史大事件等,都是涉獵的範圍。

每次演講都座無虛席的台灣觀光協會名譽會長、亞都麗緻集團總裁嚴長壽,就是大量閱讀的代表之一。睡眠時間常被壓縮到幾個小時,他還是捉緊休閒時間,維持一星期至少閱讀四本書的習慣。碰到好書,還會提筆寫信並餽贈親友,分享閱讀心得。

嚴長壽認為:「說故事的先決條件一定要自己先感動,有所啟發,才能感動其他人。」

雖然所有故事都可以當作管理、行銷的素材,但「說故事行銷學院」創辦人陳日新建議,不管什麼故事一定要有真實性,最好是親身經歷或親眼目睹的案例,更容易撼動人心。

用親身案例,感動新客戶

全球人壽壽險顧問李品儀就運用親身案例感動了許多新客戶。她經常跟客戶有以下的對白:

你有三分鐘嗎?讓我告訴你一個「小孩與Wii」的故事。美琪是我承接多年的客戶,一天傍晚,我正忙著做晚餐,她打電話問我:「孩子的癌險保障有多少?」我 感到不尋常:「發生什麼事?」「我國二的孩子罹患第三期鼻咽癌,」美琪焦慮地說,但孩子不願意住院,讓她奔波於醫院與家裡。

「我和孩子聊聊吧,」我自告奮勇,「現在覺得怎樣?」「還好,」孩子說。「回家都做什麼?」我繼續問,「有體力就打電玩,沒精神就睡覺,」孩子無奈地說。「打電玩?現在Wii很流行!怎麼不玩?」「我家沒有,」孩子回答。

我靈光一閃:「想不想玩Wii?只要住院幾天,保險公司就會送你好幾台,也可以送給哥哥和弟弟,你說好不好?」孩子微笑看著我。美琪謝謝我說服孩子:「好久沒看到孩子的笑容了,」我握著她的手,相擁而泣。

我幫她解決難題,美琪不僅可以安心陪孩子,也不必擔心醫藥費,還有剩餘保險金可補貼家用。

每當李品儀分享完這則故事,都深深打動客戶的心,也交出了「說故事行銷」的好成績。

4.蒐集好故事:電影和經歷

業務員大部分時間都在外拜訪客戶,台灣人壽長盈通訊處經理莊淑貞就擅長運用零碎時間,在開車過程中,邊聽專業講師的CD邊吸收學習。

想蒐集好故事,除了親身經歷外,也可以透過敏銳的觀察力。

有人看完100場電影毫無體會,但有人卻有深刻收穫,「要提升對生活的感受力,才能找到好故事,」淡江大學大傳系兼任講師劉中薇認為。

嚴長壽也常在演講中分享對周遭事務的觀察。

有一次嚴長壽與黑幼龍一起演講,黑幼龍在台下聆聽,至今仍留下深刻印象。

嚴長壽舉了兩個例子說明服務必須具備真誠的熱忱。第一個故事是,他每次到便利商店,踏進門就會聽到「歡迎光臨」四個字,有一回一隻貓不小心碰到感應器,店員頭也不抬、直接反射說出「歡迎光臨」,把服務變成例行公式,就展現不出熱忱。

第二個故事是某天亞都麗緻飯店來了一團英國貴賓,一位門房原本當天輪休還是跑到公司,後來才知道他為了隔天值班時,能親切叫出每位貴賓的大名,犧牲休假,特地到飯店先熟悉一切情況。

「這兩則講『服務熱忱』的故事實在太傳神了,我一直記到現在,」黑幼龍說。

5.豐富歷練,才能臨機應變

對台灣人壽駐會董事林文英來說,說故事領導已變成一種本能,隨時隨地都能引用最適切的題材,他的心得是,「必須有豐富的歷練,碰到足夠的人、處理過足夠的事情,才能臨機應變。」

如果無法像林文英一樣,元智領導研究所所長李弘暉建議,不妨先將故事整理分類,儲存在不同的資料庫當中,例如管理類、行銷類,等到需要時,隨時找得到題材。故事最好還要與企業文化、經營理念,或是想要推薦的產品特質相合,才可以發揮加乘效果。

6.套用3W、3P來分析

將說故事運用在領導上,得有一番歷練才能靈活運用,但說故事行銷就相對簡單了,陳日新提出「3W、3P」的建議。

首先必須確定溝通的對象(Who)是新客戶、老客戶、媒體機構還是其他人?劉中薇說,溝通不能全部都是感性,必須在理性、科學的架構下進行說故事,所以必須先釐清對象。

其次要問自己為什麼(Why)要說這個故事?目的是想要排除疑慮、培養感情、取得信任、凝聚共識還是達成交易?最後,才決定要說什麼(What)。

至於要說什麼?建議從「最感動、最難忘、最驕傲、最有趣、最困難」切入,讓對方從故事中接收到所要傳達的訊息。

故事必須在一分鐘內就先讓人心動,而且全長不能超過三分鐘,否則聽眾會失去耐心。

陳日新通常會將故事切成三段,第一是爆點是「衝擊點」(point of explosion),必須在30秒內,快速找到引人入勝之處,讓人想聽愛聽、想看愛看。

第二是轉換過程中的「切點」(a turning point),這是故事中最精采之處,可以用問題、數字或比喻,將個人情感與內心矛盾之處投射到故事中,讓聽眾彷彿看到你本人在現場。

第三是「放點」,也就是價值觀點(point of value),透過令人震撼的結局,傳達想要表達的精神與態度,帶出自己的個性與信念,在最短時間之內,透過故事溝通讓對方瞭解、信任你,自然就能創造成交機會。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人到過世前,只有10%的潛能被開發出來,還有90%未被開發。

「說故事不一定要有好口才,人的潛能無限,只要你願意努力,就能成為故事溝通高手,」元智李弘暉說。

科技、人情雙管齊下 5步驟,6工具 管理好人脈

文章來源:30雜誌
引用自: yahoo 商業

早在六○ 年代, 美國心理學家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就曾指出:每個人與任何陌生人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6 個,換句話說,最多透過6 個人就能認識一個陌生人,這是為人熟知的「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2006 年,微軟研究人員過濾某個月份的3 百億則MSN 訊息,結果發現:任兩個陌生人,平均只要透過6.6 個人,就可以找出彼此的連結關係,驗證六度分隔理論的合理性。

每個人背後都蘊藏超乎想像的龐雜人脈礦,若能系統建構人脈庫,一張名片的價值,更勝一塊金磚。

工欲善其器,必先定目標

被公認為「人脈管理專家」的楊舜仁認為,「人脈管理要先確定人脈的用途及對象,然後需要用心長期經營。有價值的人脈,要兼顧專業形象跟信賴感,只偏重其一,產生的幫助不大。」而使用工具或方法的目的,是在於輔助記憶、管理。

人脈管理的建構,可分成5 個步驟:

人脈管理5 步驟

1. 廣結善緣:原則是「虛實並進」,初期多參與實體活動及網路社群,增加與人接觸的機會。

2. 記錄分類:除姓名、電話、地址等基本資料外,還包括認識時間、關係、重要性、未來可能的互動等必要資料,以標準化的格式輸入電腦自設的中央資料庫(建議使用Outlook 軟體)。

楊 舜仁認為,人脈不要貪多,質比量更重要。資料庫建立要考慮日後的實用性,因此,要留意細節,才能形成方便搜尋與使用的人脈資料庫。例如:集中(集中在同一 資料庫)、單一(一個人一筆資料)、標準(欄位標準化)、分類(下關鍵字,方便日後搜尋)、整合(可跨平台匯出匯入)。

3. 定期聯絡:「 打電話太突兀,MSN可能對方沒空聊,轉寄發email 是維繫關係不錯的方式,」楊舜仁建議,一至兩月一封的頻率即可,讓對方藉此了解自己的專業或興趣,增加產生互動的機會。楊舜仁說,這個階段是最難跨越的,很多人脈就因為沒有定期聯絡而中斷。

4. 質的提升:對於重要的人脈,採取較個人化、細緻的互動,比如簡訊、MSN、電話等,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重視程度。

5. 關係落實:人脈的對象畢竟是人,偶爾見面是必要的。辦聚餐或主題活動,把同質性的朋友聚集在一起,一來可省下單獨碰面的時間,又可增加互動的趣味。

選擇相容性高、易攜帶的數位化工具可應用的人脈管理工具其實不少,價格也都很平實,不需太多成本就可做好個人的人脈管理。

名片本

依據個人使用習慣,將原始資料(名片)集中一處,名片上做紀錄,註明個人特色以便記憶。若短時無法輸入電腦,最好影印備份以免遺失。

管理軟體

數位化的第一步是將資料輸入電腦,楊舜仁早期是用打字輸入,後來就使用名片掃描機。他也推薦使用Outlook,不但可將資料規格化與標準化,成為中央資料庫,還有相容性高的特色,與PDA 或手機可互通資料,不必重複輸入的動作。

名片掃描機

以掃描替代輸入,是將名片資料存進電腦的好幫手。大都是高速掃描器加上精確的文字識別軟體,再配上名片管理軟體組成。可自動判別名片上的姓名、單位、稱呼、部門、聯繫電話等資料,但目前掃描的資料非百分之百正確,還需要校正確認無誤。

PDA

很普遍的私人數位工具,選擇的原則是可與其他作業系統相容。

手機

可利用照相功能將名片資料存檔,優點是在外就可立即處理,等回到辦公室或家裡再匯入電腦的人脈中央資料庫。

手機PDA

集手機與PDA 於一身,不在辦公室也可以辦公事,最大優點是可儲存一般文件、工作檔案、個人訊息、多媒體等資料,並具備上網功能。選購標準是可與Outlook 相容,若是其他非主流的軟體,不能與電 腦作業系統連通,勢必要重複輸入資料的動作。

善用網路 拓展虛實兼顧的人脈

從MSN 到部落格、從推特(Twitter) 到噗浪(Plurk),真實世界的人際關係延伸到網路上,人脈建立不再受時空侷限。個人品牌包大師蕭貝爾說,「成為社交網絡的一份子並非絕對必要,但有加 分作用。」透過社群與信任的人群分享、交換訊息,現代人拓展人脈的方式,由「實」轉「虛」似乎是不可逆的趨勢。

「自我克制、適可而止,」楊舜仁建議人脈不需貪多,成熟的人脈管理,是在質的提升,「一生能認識的朋友是有限的,人與人間還是要用心對待、以時間陪伴。」

人脈培養可以辦聚餐或主題活動,把同質性的朋友聚集在一起,一來可省下單獨碰面的時間,又可增加互動的趣味。




您或許對這些有興趣

最後

謝謝您的閱讀,希望您可以有豐富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