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嘗試著將oracle高本版資料庫裡的資料移到低版本的oracle 資料庫。
會這麼做的原因為我的系統裡只有低版本的oracle資料庫(Oracle 9),而測試環境測卻是高版本的oracle(Oracle 10)。為了得以順利進行開發,因此需要將測試環境裡的oracle資料轉移到我的開發環境,包含table、view、stored procedure等等;要在開發環境─也就是低版本的oracle─再建了一份相同、或類似的資料庫,以便於我開發。
方法很簡單,步驟卻很瑣碎。
瑣碎的起因於下:
一、Oracle本身所附的import/export是為了將資料轉換到其他平台或場所,限定、指定、忽略tablespace或是其他我不相要的東西,是一個很高的技術頩頸,那需要嵌import/export這個工具摸透透。
二、import/export本身並不支援向下相容。其實這是最主要的限制。oracle import/export工具不可以將高版本的dump檔import到低版本oracle 資料庫。
三、我不想單一sql的insert、create。尤其測試環境的資料量還真的蠻大的,SQL create的部份也就算了,insert的部份,量並不小,可能一張table就是 3-500M的 .sql檔。這種.sql/.txt檔讀到任何一個IDE都是個問題。
我所採用的步驟如下:
2011-09-22
2011-03-12
心想事成
我向來是篤信所謂的心想事成。
想是指「想要」,不是指「想著」。我「想著」天上掉下黃金,通常天上只會掉下其他的東西….。很多時候其實我一直「想要有錢」。不過以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答案只是表象。在說明如何導致這樣的結論以前,先來聊聊科學。
剛才提到「想要有錢」這只是個表象。科學說:為什麼要有錢? 我的答案可能會是:可以過好生活、住好房子、吃好東西。這個答案因人而異。就我的答案來說,其實我想要的應該是:過好生活、住好房子、吃好東西,而不是想要有錢。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有了錢卻不快樂的原因。因為他得到並不是他想要的。他弄錯目標了。得到的東西不是自己想要的當然開心不起來。
好!接下來是延申閱讀:如何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想是指「想要」,不是指「想著」。我「想著」天上掉下黃金,通常天上只會掉下其他的東西….。很多時候其實我一直「想要有錢」。不過以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答案只是表象。在說明如何導致這樣的結論以前,先來聊聊科學。
科學的一個特色就是追根究柢。凡事問「為什麼」。好,科學討論到處結束。接下來我們回到「心想事成」這個主題。
剛才提到「想要有錢」這只是個表象。科學說:為什麼要有錢? 我的答案可能會是:可以過好生活、住好房子、吃好東西。這個答案因人而異。就我的答案來說,其實我想要的應該是:過好生活、住好房子、吃好東西,而不是想要有錢。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有了錢卻不快樂的原因。因為他得到並不是他想要的。他弄錯目標了。得到的東西不是自己想要的當然開心不起來。
好!接下來是延申閱讀:如何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人如果沒有夢想, 那跟鹹魚有什麼兩樣?
下列程式碼說明了: 人如果沒有夢想, 那跟鹹魚有什麼兩樣?
純屬搞笑~
public Class 人{
private 夢想 dream;
public String to String(){
if(dream == null){
return new 鹹魚().toString();
}else{
return dream.toString();
}
}
public void setDream(夢想 dream){
this.dream =dream;
}
}
public Class 人生{
public static main(String[] args){
人 i = new 人();
System.out.println(i);
}
}
純屬搞笑~
我上輩子應該是個教師
最近發現我時常有機會就會想對人說說自己的看法、想法。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說叫"說教"。
就好像父母親千叮萬嚀的都是他們的想法認知與看法;希望子女不要這樣、應該那樣;就好像老師的碎碎唸,只希望學生懂得一切的真理、成就一切正義...。 根據來生學理論,我上輩子就應該是個教師。也許上輩子曾誤人子弟,所以這輩才來當工程師...(好像沒什麼關係)。
唸了好幾次才發覺(反應好慢),勸人為善是一種拆炸彈的過程。其實這個理論,高中時劉墉已經教過我,只可惜那時的我體會不了,甚至一度懷疑是不是排版錯誤。如今終於因為平常碎碎唸的習慣而嘗到被炸的滋味了。這證明了3件事:
第一,[勸人為善]是[影響別人]的一個實例,[影響別人]是[勸人為善]的抽象化。2者皆是一種藝術,過程皆要小心與耐心。(X的,我真的是標準的工程師...)
第二,我拆炸彈的技術還不夠好。
第三,那本書沒有排版錯誤,只是講得不夠清楚..。
就好像父母親千叮萬嚀的都是他們的想法認知與看法;希望子女不要這樣、應該那樣;就好像老師的碎碎唸,只希望學生懂得一切的真理、成就一切正義...。 根據來生學理論,我上輩子就應該是個教師。也許上輩子曾誤人子弟,所以這輩才來當工程師...(好像沒什麼關係)。
唸了好幾次才發覺(反應好慢),勸人為善是一種拆炸彈的過程。其實這個理論,高中時劉墉已經教過我,只可惜那時的我體會不了,甚至一度懷疑是不是排版錯誤。如今終於因為平常碎碎唸的習慣而嘗到被炸的滋味了。這證明了3件事:
第一,[勸人為善]是[影響別人]的一個實例,[影響別人]是[勸人為善]的抽象化。2者皆是一種藝術,過程皆要小心與耐心。(X的,我真的是標準的工程師...)
第二,我拆炸彈的技術還不夠好。
第三,那本書沒有排版錯誤,只是講得不夠清楚..。
2011-01-12
置入性行銷
邀您體驗一下所謂置入性行銷的感覺…
這裡有篇文章,是描述作者到台南奇美實業跟高雄鍊油廠進行參觀。這是一篇很正常的旅遊體驗文。各位可以先讀讀看。
接下來這篇文章,這從另外一個觀點來描述這個事情。它批評政府花錢請部落客撰寫宣傳文,還有從其他的觀點─例如環保,來批評這件事。
當我在看第一篇文章時,完全沒有體會到被行銷的感覺。或許這就是置入性行銷的威力吧,行銷到讓你不知不覺。第二篇文章才告訴你真相…我比較喜歡用「從另外一種角度」來描述。
圖片來源:http://www.khjh.kh.edu.tw/science40/%E9%AB%98%E4%B8%AD/%E9%AB%98%E4%B8%AD%E7%89%A9%E7%90%862/PWs4.htm
這裡有篇文章,是描述作者到台南奇美實業跟高雄鍊油廠進行參觀。這是一篇很正常的旅遊體驗文。各位可以先讀讀看。
接下來這篇文章,這從另外一個觀點來描述這個事情。它批評政府花錢請部落客撰寫宣傳文,還有從其他的觀點─例如環保,來批評這件事。
當我在看第一篇文章時,完全沒有體會到被行銷的感覺。或許這就是置入性行銷的威力吧,行銷到讓你不知不覺。第二篇文章才告訴你
圖片來源:http://www.khjh.kh.edu.tw/science40/%E9%AB%98%E4%B8%AD/%E9%AB%98%E4%B8%AD%E7%89%A9%E7%90%862/PWs4.htm